中國時報【林上祚╱台北報導】

「蹲點.台灣」計畫,鼓勵大專生利用暑假到偏鄉拍攝紀錄片,外來客對偏鄉特有的風土人情,充滿好奇眼光,讓當地人更加珍惜自己的在地風格,台南白河林子內長老教會牧師蕭瑞巧說,以前泡網咖的年輕人,現在會拿起V8記錄社區影響,並且PO到臉書上。

第三屆「蹲點.台灣」紀錄片競賽,共有二十個大專院校團隊,四十個學生報名參加,其中有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外籍生,參與蹲點期間,必須每天上中華電信「點.台灣」網站,記錄下當天的生活點滴。

中華電信基金會志工徐安玲表示,這些來自都市的大專生,被放到偏鄉、部落,剛開始會對當地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有所抱怨,女學生在山區部落,難免會遇到蛇鼠蟲蟻,但蹲點結束後,很多都跟當地人結緣,有些人還會撥空返回當地。

屏東林邊永樂社區村長蔡玉心表示,「蹲點.台灣」計畫已連續二年到永樂社區蹲點,去年大專生主要著重在災後重建的議題,作為影像紀錄的客體,永樂社區也希望呈現出社區歷年的改變。

蔡玉心說,林邊以前什麼都可以種,後來地層下陷土壤鹽化,只能種黑珍珠蓮霧,八八風災以後,有些農地蓮霧也不能種了,這些演變,很多當地年輕人都不清楚,有些連蓮霧樹長甚麼樣子都不知道,社區發展協會把早期農耕的設備與照片留了下來,「林邊以前也有種過豆子、鹹菜」。

八八風災,中華電信捐贈的十五台電腦全淹水報廢,在這個經歷無數變遷的村落,蔡玉心除了推動數位學習,也發起社區清潔隊每周做清潔維護,並規畫生態小船、林邊福記古厝等旅遊路線。

蔡玉心說,八八風災後政府推廣地層下陷區太陽能發電養水種電,目前永樂養水種電面積已有二、三十公頃農地,「永樂的社區改造,已吸引了二萬多人參觀」,蔡玉心很自豪地說。

中華電信基金會志工高世威表示,大學生拍攝「蹲點.台灣」紀錄片,難免會碰到一些結構性問題,例如山區部落學童普遍面對學校廢校,通勤跋涉辛勞的一面。

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盧非易表示,政大廣電系學生過去三年參與「蹲點.台灣」,學生在出發以前,常常天真的以為,可以協助縮短城鄉數位落差,到了當地才發現,當地根本不缺電腦,問題在於學習過程缺乏陪伴。

盧非易表示,導演楊力州曾拍攝新竹水蜜桃阿嬤的紀錄片,後來事件演變到,有人質疑紀錄片創作人「剝削」故事主角,但影像工作者和記者一樣,須不斷發掘新題材,類似「蹲點.台灣」的素人觀點,記錄偏鄉影像後,接下來的社區改造工作,可以再交給像中華電信基金會這樣的社福團體,影像工作者與社福團體在社造領域是可以互補的。

盧非易認為,社福團體投入偏鄉社區改造,除了影像紀錄外,應該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,他也建議中華電信未來可以舉辦社區工坊網頁設計大賽,將校園資訊文創人才引入偏鄉。






熱門關鍵字: 線上免費A片 A片下載 免費線上A片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, gucci官網,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un562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