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命將至:資本主義崩壞宣言&推翻手冊

作者:隱形委員會Comite invisible

出版社:行人文化實驗室

ISBN:9789868711228

【本報訊】《革命將至》從近年來法國和歐洲的社會抗爭聲浪中醞釀而出,由匿名的「隱形委員會」寫成,承襲居伊.德波(Guy Debord)優雅文字風格,提出「資本主義文化即將崩潰」的論點,是非常具有煽動力的革命小書。

這本書被法國政府指稱為恐怖主義手冊,並且以此為由,強行逮捕可能的嫌犯作者群。委員會的其中一名成員形容他們自己是集體聲音的代言人,譴責當代犬儒主義和現實。《革命將至》也為散布無政府主義提出行動指南。

本書分為兩大部分,第一部分在完整分析當代資本主義文明,並指出金融海嘯和環境惡化,都是資本主義衰退的徵兆。第二部分則為反資本主義革命提出具體行動方針。隱形委員會提出的革命活動為人民消減政府權力、阻止經濟活動,以及消滅警力。

《革命將至》在世界各地引起非常大的影響。在美國,一群無政府主義者某天闖入邦諾書店在紐約聯合廣場的分店,就地舉辦「《革命將至》新書發表會」。在《紐約時報》報導這項活動之後,福斯新聞電視台脫口秀主持人葛倫.貝克(Glenn Beck)也三次以這本書為主題主持節目。2010年9月,比利時的國家戲劇院把這本書改編成舞台劇。

內文試讀

「I AM WHAT I AM.」沒有任何統治者發明過比這句話更無可挑剔的口號。當前的秩序和規範嚴守著一個祕密,就是把個人的自我維持在一種永遠有一半損毀、另一半慢性衰竭的狀態。耗弱的我、抑鬱的我、自我批評的我、虛擬的我,這個我其實是不斷在適應的主體,被一種建立在革新、科技加速淘汰、社會秩序陷入混亂、順從被普遍化的生產模式所需求。這個我是最貪婪的消費者,但是弔詭的,這個我也最具有生產力,以最旺盛的精力和慾望撲向最沒有計畫的未來,使得這個我逐漸退化到剛出生的幼兒期。

那麼,「我是誰」呢?一條漂浮著牛奶、氣味、故事、聲音、愛、兒歌、物體、姿態、觀念、印象、眼神、歌曲和食物的河流,從童年開始穿越了我。我是誰呢?無論如何,我和許多地方、許多苦難、許多祖先、許多朋友、許多愛情、許多事件、許多語言、許多回憶擺脫不了關係,可是很明顯的,這許許多多的東西並不是我。所有使我依存於這個世界的連繫、所有組成我的關係、所有充滿我的力量,這些東西交織而成的並不是認同──就像人們迫使我出示的身分一般──而是存在,獨特的、共享的、活生生的存在,這個在不同場所不同時刻現身,開口說「我」的存在。我們感到不安,隻不過是因為我們盲目信仰著一個永恆的我,對於塑造我們的一切反而不太在意。

於是,我們頭暈目眩地看到上海的一棟摩天大樓高高掛起Reebok的那句話:「I AM WHAT I AM」。西方世界向四面八方進攻,化身為它最疼愛的那匹特洛伊木馬,在我和世界之間、個體和群體之間、束縛和自由之間製造要命的矛盾。自由並不是擺脫一切束縛的姿態,而是面對束縛、展開行動的實踐能力,能夠在各種關係中遊刃有餘,將它們重組或是打理一番。隻有當人們放棄改變家庭那令人洩氣的運作方式、或是根本不知道怎麼辦時,家庭才會顯得如此像個家庭,換句話說,如此像個地獄。把自己連根拔除的自由一直都是自由的幽靈。當我們甩開了阻擋我們的人,我們同時也失去了對他施加影響力的機會。

所以說,「I AM WHAT I AM」不單隻是一個謊言、一種廣告戰術,更是一場軍事戰爭、一聲作戰口號,攻向所有存在於人們之間的東西,所有不分你我的行動,所有我們之間隱密的連結,所有荒涼的戰地上僅有的障礙物,所有我們賴以存在的事物,所有世界上還未被高速公路、遊樂園或新市鎮完全覆蓋的地帶:這場戰爭讓世界隻剩下純粹的無聊,沒有激情、百依百順地成為一個荒蕪、冰冷的空間,隻剩下被精密控管的身體,讓如分子般排列組合的汽車、美好的商品在其上快速通過。

好書推薦

拆哪,我在這樣的中國:1/3流行文化的+1/3國族想像的+1/3日常生活的

作者:李政亮

出版社:夏日出版社

ISBN:9789868689558

【本報訊】現代中國呈現極為複雜而矛盾的樣貌:品牌消費的時髦商業廣告與僵硬的政治宣傳話語,同時出現在電視牆廣告中;投資移民美國與偷渡韓國打工,則成為貧富差距的再現……種種匪夷所思的景象不斷發生。

這十多年來,北京已成為作者李政亮的生活重心,從塞車、排隊看病、房價飆漲到大學制度的運作等,作者因生活在其間而得以深度分析中國繁華社會背後的真相。在這本書裡,作者將從流行文化核心、兩岸三地國族想像和日常生活現場等3個面向,由外而內層層帶讀者深入現代中國現場,揭示中國崛起榮景背後潛藏的問題。

媒體的市場化與網路的普及,已讓中國流行文化出現極為複雜的樣貌,而官方對流行文化的控管,以及人民對此控管的批判嘲諷,也形成你來我往的拉鋸態勢。作者從馮小剛的電影軌跡、白領族文化的改變、網路世界所創造的奇蹟以及韓寒旋風,一一分析在娛樂與道德之間搖擺的中國流行文化。

此外,中國與臺灣、香港與日本之間的微妙關係,也影響著中國官方政策與人民生活。作者不僅從兩岸影視作品分析其中的國族想像,也逐一探討中國與香港、日本、西方,自清末迄今的關係變化,從宏觀的歷史面向解說現今中國的內在性格。

最後,作者帶我們深入中國生活現場,展示小市民在都市生活的縮影。在過度市場化所造成的權錢時代中,從醫院手術的紅包到幼稚園、小學的贊助費,潛規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地圖集

作者:董啟章

出版社:聯經出版公司

ISBN:9789570838206

【本報訊】地圖模仿世界,還是世界模仿地圖?地圖是埋藏在時間之下的地方,地圖是凝止在地方之上的時間。

在1841年之前,在1997年之後,故事已經開始,故事還未結束。考古學家是下一個太平盛世的第一位備忘錄零餘者,用文字繪畫香港的地圖,建構一段被遺忘的V城歷史。

《地圖集》分為理論篇、城市篇、街道篇和符號篇,全書成於1997年前夕,作者董啟章嘗試在這歷史性時刻重繪香港地圖:理論篇發掘或發明各種形容香港地理的名詞,帶出閱讀城市的理論;城市篇與街道篇結合虛構與地方掌故,重寫歷史,審視當下的香港;符號篇是對香港城市透過書寫想像的空間刺探一個實體城市的過去、現在與將來。

彷彿波特萊爾筆下所描述的城市漫遊者般,或者卡爾維諾的馬可波羅,考古學家憑藉上一個千年殘存下來的維多利亞城地圖,通過想像,解讀和重構一個湮沒城市的面貌,開發地圖這種地理測繪形式中的歷史、文化和權力暗示,把地圖重新讀成一種小說、一種虛構、一種偽嚴肅,偽學術風格,看似正經,實則荒誕。

電的旅程:探索人類駕馭電子的歷史過程

作者:張大凱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ISBN:9789862167069

【本報訊】台灣是電子產業王國,但說到電子產業發展的故事,大家可能都不是那麼熟悉。其實電子發展史上充滿戲劇化的變遷,雖然沒有帝王將相,但有偉大的科學家、工程師;有傑出的企業家,也有目光卓越的投資者。新技術產生的過程,有時是多年苦苦耕耘的收穫,也有天上掉下來的神來之筆。作者在序中指出「這本書把歷史故事聯貫起來,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解讀重要發明的前因後果,著墨於主要人物的個性與貢獻,並探討這些發明對人類生活長遠的影響。」

作者把電子科技的發展分成3個時期:電磁時代、真空電子時代、以及現在的固態電子時代。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,是各種應用和產品的誕生;有時應用技術還走在科學研究的前面。幾百年的歷史,就是科學、技術、應用、產品互相衝擊所形成的,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,是數不清的聰敏才智之士和他們的努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iun562355 的頭像
    hiun562355

    hiun562355的部落格

    hiun562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