臥虎藏龍的台中工業區,總流傳著許多本土小廠,拚成全球產業龍頭的傳奇;但如果要論過程的曲折、漫長,上銀科技絕對算得上一筆。

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年近50,才從銀行業轉戰製造業。雖然經營得還算順利,主力產品滾珠螺桿在4年後就開始獲利,他卻又把錢投入研發新產品線性滑軌,導致公司有好一段時間都在平損邊緣掙扎,曾經一年增資4次。別人嫌報酬率低,他就自己出錢;為了領先,為了技術,他啟動全球購併,德國、英國、以色列等地都有研發中心。

默默累積20年的能量,終於在近兩年迸發。2008年,上銀股票一上市就登上機電股王;接下來全球瘋iPhone,大家才發現原來生產iPhone的精密機械當中,也有上銀的產品。2012年,它更可望成為世界第二大傳動系統廠。

創新日常化,打好硬底子

卓永財常用「十年鑄一劍」來形容上銀;而這把使他得以後發先至的名劍,就是創新。

「那是一種『天生無可救藥的使命感』和『一種油煎火燎的急迫感』!」卓永財引用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的話,來表明決心。從創業第一天起,他的目標就是「世界第一」。然而,要突破德國、日本對手的專利封鎖,半路出家的上銀就只剩「創新」這條出路,即使賠錢,也非做不可。

另一個原因是,精密機械的產業特性是「進入不難,做好很難」,如果基礎不夠堅實,稍有差池錯誤,產品就全部報廢。「大陸做不好,就是因為沒有建立起做這種產品的『文化』,」卓永財要塑造的文化,就是把創新當成「日常事物」,持之以恆地做。也因此,上銀已連續十年名列經濟部智財局專利排行前百大,與科技公司相比毫不遜色。

這麼多新點子,到底從哪裡來?「從顧客、甚至『顧客的顧客』角度去思考,創新的idea就會出來!」卓永財得意地要我們試坐廠房裡一座僅容4人的迷你電梯。這座電梯是用滾珠螺桿,取代傳統電梯的馬達與齒輪,所需空間小、安全性高,價格更只有30萬。

「透天厝裝一台,行動不便的老人就不用住在潮濕陰暗的一樓了!」卓永財解釋,在這個案例中,客戶是電梯商,客戶的客戶則是家庭;了解家庭生活的習慣,再改善其中不合理的地方,創新應用就出現了。

若把創新的文化分成兩種,一種是由經營者帶動創新,如蘋果(Apple);另一種是以制度鼓勵創新,如3M。上銀則是兩者兼具。

時刻抱持危機感,永遠站在第一線

為了觀察趨勢、迅速執行,卓永財堅持站在第一線,親自出席所有重要展覽與研討會。相較之下,對手只派中階主管出席,還嘲笑他:「公司沒人喔?怎麼是老闆自己來?」卓永財反駁,因為格局和資歷限制,中階主管洞察力有限,即使看到趨勢,也難以促成共識。「做決策的人,不面對第一線的震撼,怎麼訂10年策略?等著看下屬寫的報告,都不知道已經過了多久!」也因此,舉凡對未來有重要影響的創新計畫,他都親自監督。

他回憶,當上銀決定開發線性滑軌產品時,市場上已有3家競爭者;由於市場很小,對手都在全速搶攻專利。充滿危機感的卓永財嫌主管動作慢,於是親自督軍,不但迅速量產,還因此拿到國家發明個人金牌獎。這個布局,使上銀成為唯一能整合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技術的公司,也是超越日本對手的關鍵。2012年開始,日本規定所有30層以上建築都要裝設減震設備。過去日本同業都用滾珠螺桿,加速需10秒,始終不及有效抑制災害;但使用上銀的線性馬達,可以1秒瞬間發動。

為了讓在組織內深植創新的DNA,卓永財過去都會親自評估針對營運創新的「提案改善」,直到公司規模大了之後,才改由主管負責。然而,即使遭否決的提案多達上千件,他卻堅持要再親自過濾一次,以免遺珠之憾。「這是值得投入的時間,就是要培養不斷思考的文化!」

此外,為鼓勵員工創新,上銀的創新獎金也給得大方。員工除了在拿到專利時會有一筆獎金外,公司每年還會檢視「對營業額貢獻最大」的專利,並讓提出者依比例分紅,曾有員工累計領取高達七、八百萬元的獎金。

去年,上銀的營收突破新台幣100億;但卓永財心中,卻早已畫好邁向500億、1000億元的創新藍圖。「企業就是要不斷研發、創新,才能往前走!」關於企業成長之道,他自信地下了定論。(撰文 / 陳芳毓,攝影 / 林衍億)

卓永財

1942年生,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碩士。曾任交通銀行主任祕書、何豐精密董事長。

得獎原因:持續投入研發,穩坐機電股王。2011年營收突破100億,可望成為世界第二大傳動系統廠。


更多精彩文章請見本期經理人月刊「2011台灣100大MVP經理人」,全國超商書店熱銷中!
經理人歡慶7週年,立即訂閱享全年最低價!






熱門關鍵字: 線上免費A片 A片下載 免費線上A片 lv2011門市新款目錄, gucci官網,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un5623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