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張朝欣/雲林報導】
北港農會量斗被揭穿不符合標準,全靠七十三歲老農民許忠村與孫女許雅婷,阿公以五十餘年經驗研判稻穀絕對沒問題,孫女用數學公式計算出北港農會量斗只有九公升。祖孫聯手揭弊,成為農民心目中的英雄。
七十三歲的許忠村十六歲就從事農作,五十餘年的老經驗,稻穀是否符合公糧收購標準,只要眼睛一看、雙手一摸,就知道夠不夠熟、重量多少。這次繳交公糧被打回票,讓他相當不服氣。
許忠村一開始以為自己年紀大了,判斷錯誤,特別拿別人順利繳交公糧的稻穀來比較,結果自己的稻穀品質還更好。因此確定「過程有鬼」,懷疑北港農會的量斗有問題。
於是他叫孫女許雅婷量測北港農會量斗的直徑與高度,回去用數學公式一算,只有九公升,確定是「縮水版量斗」。於是聚眾前往抗議,踢爆這個欺騙農民十餘年的量斗。
就讀逢甲大學資工系的許雅婷說,她與兩個弟弟接到「阿公的指令」,馬上動筆計算,證明阿公料事如神。為了再次確認無誤,他們設法商借與北港農會相同的量斗,終於確定挖出了「消失的一公升」。
許忠村說,量斗看起來不起眼,卻是決定稻穀品質是否合乎公糧繳交標準的依據,量斗被動手腳,農會便能藉此操控公糧繳交,農民高品質的稻穀淪為犧牲品。
目前公糧每公斤收購價廿六元,市面僅廿元,每公斤相差六元之多。許忠村說,大家當然要交公糧,但農會刁難後,農民只好轉往民間的公糧收購商交糧。
有些收購商以品質不佳為由,要求「折重量」,例如實重一百公斤的稻穀,只能算九十公斤,若農民急需用錢,只能含淚接受。
許忠村說,他曾獲農委會頒發「模範農民」,稻穀品質就是他的生命與聲譽,不容抹黑。他一定要繳交公糧給農會,除了價格比較高,也是維護自己的聲譽,他有信心自己的稻穀絕對合乎標準。若同意繳給民間糧商,外人豈不認為他的稻穀有問題?「我要的只是一個公道與尊嚴」。
留言列表